河南发现北魏孝文帝家族墓志,字字有千斤之力,比“唐楷”更耐看!
古人常说“生在苏杭,死葬北邙”,在河南洛阳北邙山埋葬着数不清的历史名人。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,皇室贵族死后一般都会葬于此地,所以,河南也成了出土魏碑数量最多的省份。书法界有言:“学魏碑去洛阳,看唐碑去西安”,魏碑楷书正是唐楷的“祖宗”。
图片
洛阳出土的元氏墓志中,论用笔之精到、笔力之沉雄、气息之雄健,1925年出土的《元怀墓志》当居魁首。此墓志的主人是孝文帝第四子、孝武帝之父、广平王、太师元怀。显赫的身份决定了他的墓志是由当时的最顶级的文人、书法家、刻工所写。
图片
《元怀墓志》出土于洛阳张羊村,由于深埋地下,保存极为完好,不仅没有残损、漫漶,连字口都非常清晰,石花颗粒感十足。此碑为青石质,楷书写就,共十六行,满行二十字,总计200余字,碑身纵81厘米、横80厘米、厚19厘米。
图片
罗振玉盛赞此碑:“此志大书,端劲秀拔,魏宗室诸志中之极佳者。”也正因为它保存极好、书艺极佳,1996年时河南博物院将它调入本馆,以作为“镇馆之宝”之一。《元怀墓志》严谨刚劲的笔画、险绝紧凑的结字,开欧阳询之先河,且古意盎然、质朴大气,可以作为学习楷书笔法和纠正用笔板滞的上佳范本。
图片
《元怀墓志》方劲中见圆润,切笔而入后迅速转正,行笔骨肉匀称、挺拔如“削玉”,中段偶见细微震颤,显刀刻与笔写的双重质感,横画收笔轻顿带挑,存隶书波磔残影却更含蓄,比北魏早期的夸张挑角更显内敛。竖画直中见曲,刚劲中藏弹性。转折处方折为主,圆转为辅,内角略作圆转避断裂,比纯方折多份温润
图片
结字峻整中含灵动,字形多呈长方,中宫收紧,四周笔画向外侧均匀放射,松紧得宜,比例精准。欹正变化微中见妙,既避呆板又不失端庄。《元怀墓志》有诸多可学之处,如笔法方中带圆可同时训练楷书的中锋控制力与魏碑的方劲感,避免学唐楷易犯的刻板与帖学的软滑、学早期魏碑易犯的生硬。
图片
对初学者而言,其碑刻清晰,笔法特征明确,比模糊的摩崖刻石更易辨识;对进阶者,可打通隶书、魏碑、唐碑之间的笔法关联,既保留魏碑的骨力,又具唐楷的法度,成为碑学与帖学衔接的理想桥梁。
图片
而今,我们将《元怀墓志》进行了博物馆级的超高清复制,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,便于您临摹和欣赏。如果您感兴趣,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!
图片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华盛锂电(688353.SH):向23名激励对象授予15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
下一篇:没有了